2023-08-21 16:54:33 来源:德林社
最近,锂电池隔膜产业龙头恩捷股份的一纸公告,让同行业正在冲刺科创板IPO的金力股份备受市场关注。资料显示,在国内锂电池隔膜行业,恩捷股份市占率第一,而金力股份则排名第四。
作为新能源产业链的明星企业,恩捷股份曾经市值达到3000亿元。一般而言,这样的大型企业对于公告的披露会非常审慎。不过,8月8日,恩捷股份继今年5月22日之后,再一次公告下属子公司就专利权纠纷向金力股份发起诉讼。
(资料图片)
在恩捷股份公告的催化下,金力股份IPO进程被各方关注,IPO问询维度也在增加,存在拖延其IPO上市进程和增加变数的可能。恩捷股份的专利诉讼,变相形成了对金力股份IPO的狙击风险。
事实上,最新的一次恩捷股份对金力股份的专利诉讼,恩捷股份是以6月刚刚从日本企业获得的专利发起。这最终演绎的桥段是,一家美籍华人控制的中国公司,利用刚刚获得的日本公司的专利,对一家中国本土公司再次发起了更为高额索赔的专利诉讼,变相形成了狙击竞争对手IPO的风险。
近些年来,企业在IPO阶段遭遇同行举报和诉讼屡见不鲜。这也牵出一个问题,投资者尤其监管该如何对待这种举报和诉讼?尤其是,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加剧,中国科技创新需求更加迫切的情况下,这类举报和诉讼该如何走向更加规范的轨道?
恩捷与金力的专利“恩怨”
2023年8月8日恩捷股份发布《关于下属子公司提起诉讼的公告》,指出ZL201380061102.8号和ZL201810710744.0号发明专利均为恩捷股份的控股子公司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恩捷”)和日本帝人株式会社 (简称“日本帝人”)为专利权所有人,并因金力股份侵犯了上海恩捷和日本帝人的专利权益,因此要求金力股份停止侵权、销毁侵权产品、赔偿累计2.1亿元。
不过,次日恩捷股份又表示,诉讼当事人原告“上海恩捷和日本帝人”更正为“上海恩捷”。当然,这背后是基于诉讼方便,日本帝人委托上海恩捷诉讼。
事实上,涉案专利依然系恩捷股份与日本帝人所共有专利,而这两项专利系上海恩捷于2023年6月26-27日受让自日本帝人。在金力股份IPO之际,恩捷股份所属公司的专利诉讼行为,可谓精准踩点,诉讼时机确实卡在竞争对手的关键时刻上。
此前的2023年5月22日,恩捷股份曾发布《关于下属子公司提起诉讼的公告》指出,下属子公司上海恩捷、珠海恩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恩捷”)就金力股份及相关方侵害公司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权纠纷分别提起诉讼。涉案专利包括ZL201810751698.9号发明专利、第ZL201920914445.9号实用新型专利、ZL201921292978.4号实用新型专利。此次累计索赔金额为7,000万元。不过,该三项专利均被金力股份提出“无效宣告请求”并被有关部门受理。
事实上,专利诉讼的背后,专利被诉方一般均有一定的研发基础,鲜见直接剽窃专利的行为。但一旦提起专利诉讼,投资者和网民均会以先入为主的方式,大概率会认为被告方存在问题。
尤其对于类似金力股份这种拟IPO企业而言,这增加了交易所问询的维度,部分存在拖延上市进程,甚至存在狙击企业IPO的风险。
但值得一提的是,锂电池隔膜行业是被国外技术卡脖子的领域之一,创新型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与行业龙头一起创新发展,对中国新能源产业而言,或许是最好的局面。
专利诉讼:狙击对手IPO的常用“手段”
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关键词“IPO”、“专利诉讼”,会出现大量相关内容。特别是对于科创板而言更是如此,与主板相比,科创板上市标准降低了营收和盈利要求,不需要企业实现盈利,但科创板大幅提升了与科技创新相关的各类要求,尤其是发明专利的数量与质量。
因此,专利成为了科创板IPO企业的命门之一,亦成为司法诉讼的高发地。
《中国科创板企业诉讼分析报告(2019-2021)》的数据印证了这一点。2019年至2021年间,科创板上市企业发生的相关司法诉讼中,发明专利权纠纷为272件。占科创板上市企业共发生相关司法诉讼的3.5%,是案件数量排名第三的案由(其中,第一为买卖合同纠纷占比41.7%,第二为劳动争议占比6.3%)。
一个典型案例是科创板企业晶丰明源在2019年冲刺IPO期间,被竞争对手发起专利诉讼,导致其成为科创板第一家被取消审核IPO的公司。
最终,在晶丰明源积极应诉及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所涉专利无效等一系列努力下,成功登陆科创板。然而,这个过程,给晶丰明源带来的消耗是极大的。
再比如,科创板企业聚和材料在IPO期间,被江苏索特发起相关专利诉讼,诉讼旋即成为上市审核委重点关注的问题。
不止于科创板,比如,小米集团在上市期间,遭到了酷派的专利诉讼;鸿合科技IPO期间遭遇同行竞争对手视源股份的专利纠纷诉讼……
客观上,如果两家公司博弈激烈,一方一旦IPO,拿到募集资金后会有更多资本来提升实力、扩大规模。上市之后可以并购,打通上下游,对另一方施加显著的竞争压力。所以,在同行业公司上市过程中,以专利侵权为名发起的IPO阻击战极易上演。
IPO阶段被同行以专利权纠纷为由进行诉讼,已经成为竞争对手商业竞争的策略,一旦狙击成功,竞争对手能否IPO,对其竞争力提升有着天壤之别。可以说,表面上是专利诉讼,其实弥漫着狙击IPO的商战浓烟。
专利诉讼的尺度
毫无疑问,在企业IPO阶段,对其发起专利诉讼,能够迅速引发公众关注,监管也会对其重点问询。但从近年来的案例来看,监管能够把握好相关尺度,有分析认为,狙击竞争对手目的明显且专利本身存在争议的诉讼往往不能成为IPO的阻碍。
2022年四季度,据《财经十一人》统计,有6家涉及专利诉讼的企业最终成功登陆科创板。
(来源:财经十一人)
资本市场既是一个法治化和市场化的市场,也承担着优化资源配置、支持产业创新的责任。
外界观察认为,监管在处理IPO阶段的专利诉讼时,一方面会从注册制的根本要求出发,强化所涉IPO企业的信息披露,因此会发生多轮问询;另一方面,也会从产业安全和创新的高度,对优秀的企业给予审慎的判断。
事实上,IPO阶段竞争对手的狙击也引起了司法部门的注意。早在2020年3月份,《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服务保障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若干意见》出台,其中明确提到,要有效防范恶意知识产权诉讼干扰科创板顺利运行。
显而易见,无论是从交易所还是从法院的立场来看,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科创板IPO,有助于促进企业发展和产业创新升级,对于其涉及的专利权纠纷的判断会慎之又慎。涉及到的专利是否切实满足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是关键,在专利本身存在争议并且以商战狙击为出发点的诉讼往往会失败。
监管层和交易所在处理公司IPO时遇到过大量类似事件。从大量案例来看,交易所往往能从专业判断的角度和支持实体产业发展的高度,让企业的正常IPO不受干扰。
回到近期恩捷股份下属子公司对金力股份专利诉讼的案例,作为市场份额分列第一和第四的两家公司,它们显然是竞争对手。
从诉讼时机来看,正值金力股份IPO,在今年5月份恩捷股份公告了第一次诉讼后,次月的6月份受让日本帝人的两项专利,随后便以这两项专利为由进行第二次诉讼,并在8月份予以公告。
突击获取专利,赶在IPO的关键节点进行诉讼,很难不让外界猜测恩捷股份此举是为了狙击金力股份IPO。
站在监管的角度,显然,会让金力股份回复涉及的诉讼,直至问询充分。
同时,金力股份在锂电池隔膜产业的创新地位亦会受到充分考量。当前,正是中国新能源产业与国外竞争的关键时期,产业链条上的中国企业做大做强,是资本市场鼓励的方向。
金力股份被上海恩捷专利诉讼的最终结局如何?市场拭目以待。
关键词: